血泪铭史 光影传心丨我所组织开展《南京照相馆》主题观影活动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强化政治素养与职业使命感,2025年8月4日,我所党支部、青工委组织“血泪铭史 光影传心”——《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所内党员律师、青年律师、实习律师及行政人员共70余人参加活动。
影片《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背景,通过一家照相馆的视角,展现了那段黑暗岁月里普通百姓的挣扎与抗争,以历史叙事深刻呈现民族伤痛与抗争精神。
电影结束后,大家表示,观影过程是一次对历史的重要回顾。影片促使大家铭记历史,缅怀先辈,认识和平的珍贵与自强的价值。
此次观影活动引导大家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情感转化为坚守法治初心、践行执业使命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秉持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影片观后感
叶连友
铭记历史烽火 砥砺法治初心——组织观看《南京照相馆》主题观影活动侧记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庄严而重要的历史时刻,我所组织观看《南京照相馆》,让大家身临其境地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沉重,去真切感受侵略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刻画,将我们带回到那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至暗岁月。它不仅仅是对南京那段惨痛历史的再现,更是通过一方小小照相馆的命运浮沉,映照出普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坚韧、挣扎与守望。镜头之下,是历史的伤疤,也是民族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烙印。
硝烟虽已散去,警钟仍需长鸣。观影不仅是为了了解与铭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更是为了汲取前行的磅礴力量。作为法律人,我们更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历史昭示我们,法治是维护和平、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正的基石。和平与发展需要法治的坚实护航。
铭记,是最好的纪念;前行,是最好的告慰。我们将把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烈的崇敬,转化为捍卫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的实际行动。在每一个案件中精益求精,在每一次服务中尽职尽责。青年律师作为法治事业的生力军,更应从中感悟历史传承,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法治进步的大局。
陈孟
最近一次去南京玄武湖城门的时候不觉得它有多特殊,但是看到了《南京照相馆》中主角们在昏暗的照相馆中拍摄“全家福”时唱的那首童谣,与日军强拆城墙石运去日本建塔最终无法得逞的片段形成尖锐的对比时,我脑子里有一种深深的悸动,我忽然懂得为什么抗战片中说日本人可以杀死我们的人,但永远毁不掉我们的魂。这次观影印象最深刻的是,当结尾字幕缓缓上升时,没有任何一个同事离开场地,而当片尾“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字幕浮现时,大家起身,仿佛是前辈们已将责任交给我们,让我们活在光明中“吾辈当自强”的意义突然间具象化了。
叶子涵
无声的沉默诉说着有形的历史,轻薄的胶片承载着沉重的真实。本片用艺术的手法复现了当时的人间炼狱:有血泪但不血腥,有颜色却又惨淡。先辈为我们拼出了能够绽放《永远的微笑》的和平,当《恭喜恭喜》的旋律响起,贺年氛围的烘托固然是新年的美好愿景,更是抗战胜利一代代人的“庆余”。八十年很短,短乎人生昙花一现;八十年很长,长到记忆无法忘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知耻后勇,铭史铸魂。塑身正气,自强不息。
项耀洁
暗房红灯亮起,显影液中浮现的不仅是胶片上的罪证,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创伤。影片没有刻意渲染仇恨,却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南京大屠杀时期人性的挣扎与绝望,然而我们深知电影里的苦难远不及历史的万分之一。不是因为有电影才有了仇恨,记录从来不是对仇恨的传承,而是一个民族对正义的永恒举证,历史不该被时间遗忘也不该被滤镜磨平,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把这种伤痛化作坚韧的力量,让“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成为自强不息的底色。
潘杨雅
南京照相馆从“小人物”的视角展现这一段历史,当照相馆老板举起斧头的瞬间,不仅是对侵略者的反抗,更象征着普通人在绝境中迸发的勇气。
法庭上“小人物们”用生命呈现的照片成为关键证据时,这种迟来的正义令人百感交集。观影过程犹如经历一场历史的审判,愤怒、悲痛与反思交织。这些历经岁月显影的照片,早已超越影像本身,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年代,这段由血泪铸就的历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陈顺康
电影以战争中的小角色作为切入口,“吉祥照相馆”这一隅之地成为了这个悲惨史实的缩影。在这个方寸的破旧照相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各色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舍生取义。影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结尾以吉祥照相馆所拍摄的过往百姓日常照片为载体,向我们重现了一张张照片背后的原本温情。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与屠杀,照片里的各个主人公本应该拥有各自美好的生活。刘昊然饰演的邮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日语对日寇说的那句:“我们不是朋友”也让这部电影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升华。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